English

投币公车,信任消费还是契约消费?

1998-05-29 来源:光明日报 王则柯 我有话说

前几年,个别地方有过吃饭和卡拉OK由顾客“自愿付款,多少不计”的个例,很被一些人鼓励了一番。近期,有的人把公共汽车无人售票,和以往有过的无人售货、无人售报归类在一起,称为“信任消费”。这是很不准确、很不负责的界定。

无人售票公共汽车即投币公车在各地的兴起,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。在企业方面,以前一辆车要配两三个人,现在一个司机把工作全包下,节约人手,提高经济效率。站在市民的立场,因为投币公车适应城市生活的快节奏,所以很受欢迎。

投币公车之所以受欢迎,很重要的一条,是服务规范,铁价不二,节约谈判成本。沿用几十年的按站计价制度,不仅增加运行成本,而且易滋扯皮。面对市场经济的快节奏,不改不行。前些年各地发展过相当数量的个体小公共汽车,一时补充了国营公车之不足,但也带来弊端。个体车服务不规范,甚至可以讨价还价,然而人们马上体验到,允许讨价还价带来的时间的和精神的损失更大,往往酿成不愉快的事件。现代经济学告诫人们,谈判的花费和消耗是很大的。投币公共汽车这种“接受或拒绝”(Takeitorleaveit)的契约消费方式,从制度上节约谈判成本。

但投币公共汽车根本不是什么“自愿付款,多少不计”的所谓“信任消费”。吃饭“随意付钱”,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。个别企业偶而为之,就像向明星赠送宝石或者别墅一样,归根结底是出于宣传的考虑和追求广告效应。当今世界,没有哪个饭店或卡拉OK厅可以一直在“随意付钱”的营业制度下生存下去。

正因为一些人将投币公共汽车定位为“自愿付款,多少不计”的所谓“信任消费”,所以把司机关注乘客投币,说成是对顾客的不信任。有文章写道:“时下的‘信任消费’也不是完美无缺了的……‘信任消费’在一些场合还不同程度地表现为‘不信任’……虽然无人售票,但司机的那双不信任人的眼睛死死盯住投币箱,却不由得让乘客尴尬万分”。由此,作者呼吁:“‘信任消费’贵在信任……我们呼唤真正、健康的‘信任消费’”。

秉承“信任消费”的理论,某报《法律保护你》专栏,出现了一篇《岂可“概不找零”》的文章,开篇就把投币公共汽车的出现,说成是“时下都市人的新烦恼”。作者除了同样对于“投币时还有司机一双雪亮的眼睛‘探照’着”十分反感以外,还从法学专家的角度,说投币公共汽车的运营制度,因为不找零,因为上错了车不能退款,就构成“不当得利”,所以“没有合法根据”。这可真成了大问题。

生活中,很多人经常乘投币公共汽车,并不感觉准备零钞是烦恼的事情。偶尔没有零钞多付了一次两次,也不会埋怨什么。如果要求找零,不是要倒退到一辆车需要两三个司乘人员的运营方式吗?至于搭错了车钱退不回来就责备公交公司“不当得利”,更没有道理。现代社会,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假如你拨错了长途电话,难道就可以不付费?可以想象,这个口子一开,扯皮纠纷一定接踵而至,社会矛盾将马上上升。

(作者单位:中山大学岭南学院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